噴漆工藝是在現代生產中常用的一道工藝,家裝行業、汽車行業、金屬制品行業等諸多行業均需使用噴漆工藝。隨著噴漆工藝的廣泛用,它帶來的污染——VOCs廢氣污染也越來越嚴重。
噴漆房廢氣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而且具有刺激性的異味,對周邊的環境影響較大。
一般來說,噴漆過程中排放的廢氣內包含三種主要有害物質:
1、油性漆:攜帶油漆微粒的水珠;水性漆:溶解了油漆的微粒水珠;
2、獨立在空中噴在廢氣中的油漆微粒;
3、氣化狀態下的油漆本身原材料異味、稀釋劑(常溫漆固化劑)散發的異味、以及在反應及固化過程中釋放的異味。
那么,對于噴漆工藝產生廢氣該如何治理呢?
目前對于噴漆廢氣的末端治理技術可分為兩大類:回收技術和銷毀技術。回收技術是通過物理的方法,改變溫度、壓力或采用選擇性吸附劑和選擇性滲透膜等方法來富集分離有機污染物的方法,主要包括吸附技術、吸收技術、冷凝技術及膜分離技術等。
銷毀技術是通過化學或生化反應,用熱、光、催化劑或微生物等將有機化合物轉變為二氧化碳和水等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溫焚燒、催化燃燒、生物氧化、低溫等離子體破壞和多相(光)催化氧化技術等。
其中,吸附技術、催化燃燒技術和熱力焚燒技術是傳統的有機廢氣治理技術,也仍然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廢氣治理技術。
吸附技術初次處理效果較好,投資成本低,但存在更換頻繁、安全性低、危固處理麻煩等問題,所以單一的吸附技術已不被環保局及排污企業認可。它一般作為廢氣處理的前期處理過程,并結合催化燃燒、冷凝法等方式協同進行治理。
吸收技術由于有機吸收劑存在二次污染和安全性低等缺點,目前在廢氣治理中已經較少使用;水基吸收受水溶性物種的限制,只在某些特定行業的廢氣凈化中有所應用。冷凝技術只是在極高濃度下直接使用才有意義,通常作為吸附技術或催化燃燒技術等輔助手段使用。
等離子體破壞技術、生物技術和膜分離技術是近年來發展的一些新技術。等離子體技術在學術上已相對發展成熟,但案例較少;膜分離技術的發展目前還不夠成熟,在大風量的有機廢氣治理中尚沒有實際應用。生物凈化技術近年來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技術已較成熟,已成為目前低濃度廢氣治理和惡臭治理的主流技術之一。
催化燃燒與熱力焚燒技術在國外較為成熟應用也較為廣泛,適合處理高濃度、小風量的廢氣,對整個技術的安全性與氣密性要求較高。處理大風量、低濃度的廢氣時需要有相關的濃縮技術對其進行前處理。
多相(光)催化分解近年來突破了技術瓶頸,技術已較為成熟,因其投資成本低、安全可靠,已成為處理10萬方每小時以下風量、中、低濃度廢氣的主要手段。
根據實際情況,不同的廢氣濃度,溫度等采用的方法也有所差別,部分廢氣處理需要結合多種技術來處理。目前較多采用的是噴淋洗滌+多相混合催化氧化方式來處理噴漆廢氣。